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巴赫金小说修辞观:理论阐释与问题意识(2)

时间:2016-04-15 13:41 点击:
巴赫金小说修辞观的核心问题包括:什么是小说语言?什么是小说修辞?理想状态的小说修辞研究对研究主体有什么样的要求?这是需要逐层进入的理论话题。 二、小说语言:经过修辞加工、进入叙述结构的自然语言 巴赫金

  巴赫金小说修辞观的核心问题包括:什么是小说语言?什么是小说修辞?理想状态的小说修辞研究对研究主体有什么样的要求?——这是需要逐层进入的理论话题。
  二、小说语言:经过修辞加工、进入叙述结构的自然语言
  巴赫金小说修辞理论的认知起点,是巴氏《长篇小说的话语》批评的小说语言观:
   有一种非常流行又很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小说语言是某种非艺术的领域,这个领域不进行特别的独具一格的修辞加工。人们在小说语言中既然找不到预期的纯粹 诗意(狭义)的形式,便否认小说语言有任何艺术价值;说它同生活中实用语言或科学语言一样,只是一种没有艺术性的传递手段。
  文中批评的“非常 流行又很有代表性”的小说语言观,不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偏误,也误导了实践层面的学术操作。一些研究小说语言的成果,从可以观察到的部分语言表象得出结论: 认为小说不具有所属艺术文类的专用艺术符号,不存在专用于小说语域的艺术语言,据此认定小说语言的非艺术性。
  从符号所属看,小说语言不像音乐语言,不具有五线谱之类的专用代码;也不同于诗歌语言,偏离自然语言的语义和语法。但不宜因此认为不存在小说语言的艺术性,更不能因为小说使用“实用语言或科学语言”的话语资源,否认小说语言的艺术价值。
  合理的解释是:一种艺术文体能否成立,不在于这种文体有没有一套区别于自然语言的符号系统和语法规则,而在于:
  ——自然语言如何通过修辞加工,进入艺术文体的叙述结构?
  ——经过修辞加工的自然语言,在给定叙述结构中承担什么样的小说文本建构功能?
   小说语言意义出场的可能性关联着对自然语言进行修辞加工的可能性,自然语言和小说语言的边界移动在修辞加工中实现。自然语言修辞化地融入小说叙述结构, 转化为具有小说文体指向的艺术语言;或者说,自然语言的非艺术语言身份因进入修辞化的叙述结构而转化为艺术语言,是基于文体互文性而重建的话语秩序。自然 语言的词、句、段,按照作者的修辞意图,在小说虚构的叙述框架中重新编码,假定性地表现可能世界——而不是简单地再现客观世界。在很多情况下,小说使用自 然语言,但不时地偏离自然语义,重建修辞化的语义。米兰·昆德拉把经过修辞加工的自然语言称作“存在编码”,并且从经过修辞加工的自然语言发掘出了《生命 不能承受之轻》的叙述动能,为世界奉献了小说经典。
  经过修辞加工的自然语言,进入特定的叙述结构,可能释放出独具意味的艺术能量。王蒙小说《坚硬的稀粥》如果脱离了文本的叙述结构,篇名“坚硬”和“稀粥”的强制性组合,不具有可理解性。从语言学角度观察,“坚硬”的语义特征,在“稀粥”中呈现为负值:
   脱离文本叙述结构,“坚硬”和“稀粥”在同一组合轴共现,违背语言规则。进入文本叙述结构,检验“坚硬”和“稀粥”的临时组合,可以观察到,修饰语和中 心词的语义相关、语法相关、逻辑相关都呈现为断裂状态,惟有修辞相关支持了“坚硬”和“稀粥”共现的可认知性。“坚硬的稀粥”的自然语义经过了修辞加工, 它的实际所指是:用中国人的餐饮习惯,隐喻民族文化的稳固性。小说《坚硬的稀粥》从两代人早餐习惯的冲突,引发出两代人文化观念的冲突:年轻的一代爱吃牛 奶、鸡蛋、三明治;年老的一代喜欢稀饭、咸菜、馒头片。两代人各取所好,但连续几天牛奶、鸡蛋、三明治吃下来,年轻人的肠胃受不了,最后还是回到“稀饭+ 咸菜”的早餐模式。作者的修辞加工,使得在语义相关、语法相关、逻辑相关中不能成立的“坚硬的稀粥”,成为可以进入话语交流的语言运用单位。这个语言运用 单位以偏离自然语义的标题,引导读者趋近作者的修辞意图。
  巴赫金强调非艺术语言进入小说文体的修辞加工,实际上是强调:小说语言不等于普通语言学层面独立的符号系统,而是在修辞化的叙述结构中被重组的语言,重组过程中的修辞加工能量关联着作家的个人经验。如图: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